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南开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线上讲堂讲师团成员在家庭教育宣传月期间,精心打造线上讲堂,旨在为广大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服务。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孩子成长的桥梁。
通过线上讲堂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育儿观念。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掌握正确家庭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子女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理性确定子女成长目标,做到严慈相济,促进其全面发展。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打开新的视野,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共享美好的未来!
提升掌控感 培养好习惯
作者(南开区咸阳路小学 杜菲菲)
【主题导读】
对于小学低年级家长来说,相对高效地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的期待。本文从增强孩子掌控感有助于学习习惯养成的角度出发,分析有些孩子好习惯难养成的原因,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
【解读成长】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小学低年级要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我们会发现,“人家孩子”似乎没太让家长费力,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自己在孩子身上下了诸多功夫,好习惯的养成却收效甚微。孩子依旧磨磨蹭蹭,上学迟到;写作业拖延,注意力不集中;大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多方面导致的,今天我们就试着一探究竟。
【有据可依】
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提出: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要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子女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理性确定子女成长目标。
心理专家武志红老师曾提到:“所谓积习难改,并不仅仅是因为惰性,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掌控感不足。”什么是掌控感呢?简单来说,掌控感就是“我能行”的主观感觉。我们的孩子需要的就是这种“我能行”信念,但这种信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以爱育心】
一、提升掌控感 坚信“我能行”
(一)“掌控感”首先来源于对自己身体的掌控
爱运动的孩子,掌控感一般都会比较强。坚持一项运动,不仅能让孩子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释放学习生活的压力、促进大脑内新的神经细胞生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坚持一项运动,孩子会具有较强掌控自己身体的能力,他知道只要目标明确,不断为之努力,就会有所进步和收获。这种掌控感是可以迁移到学习中的。
(二)“掌控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生活一团糟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通常也不尽如人意。有智慧的父母不会就学习而管学习,他们总是在与学习“无关”的方面下功夫。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那些在学习上表现突出的孩子在家务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们会参与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孩子在生活中有了自主意识、有了掌控感,就会产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这就是自律,“自”在前,“律”在后。这种掌控感,同样会迁移到学习中。
(三)拆解困难可以提升掌控感
孩子在学习中的掌控感之所以培养不起来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1.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我们在为孩子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评估孩子的实际能力,不要想当然制定目标,不要制定和“别人家孩子”一样的目标。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我们要制定自己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
2.期待高于收获。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积跬步以至千里。当我们把眼光放长远,我们才能放下焦虑,将期待放低,将前进的步子放小,将战线拉长,肯定孩子每一点进步,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四)家长不掌控了,孩子才能掌控
很多家长习惯于掌控孩子,总是命令、催促、大声吼叫,甚至打骂。家长们给出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做,我才命令催促的,而且这个方法现在是最有效果的。”但过高的恐慌和压力会影响孩子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发育(压力越大,大脑前额叶皮质越发育不好)。前额叶皮质就是掌管孩子理智情感以及做事情计划性的地方,所以孩子拖延、不自律很有可能是前额叶皮质没有发育好。
“不掌控、不催促、不命令”并不是“撒手不管了”:
1.面对问题,基于尊重、平等的原则和孩子有效沟通,给予孩子建议,做孩子的“顾问”,而不是“领导”。我们可以这样与孩子沟通:我能帮上你吗?你看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2.与孩子讨论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会让自己感到轻松而有意义,并让孩子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自己主宰、自由安排,先从自由的一个小时开始,慢慢地延长自由的时间。
3.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知道自由意味着“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自然后果”。享受自由承受后果,这才是真正的“掌控”。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赋能自主学习
生活中的掌控感是可以迁移到学习中的。当孩子有了“我能行”的信念 ,加之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更容易养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会提升孩子在学习上的掌控感,学习上的掌控感会使孩子自主优化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进而形成一种自主的动态良性循环。
(一)从多方面着手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端正坐姿,专注听讲。良好的坐姿可使大脑血流量和供氧量提高40%,从而大幅改善记忆力和专注度,提升学习效果。我们的身体姿势也是我们内心的体现。所以,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欣赏支持的态度,而不是总在挑剔、否定,孩子更容易有端正站姿、坐姿。
2.避免超前学习,做好课前预习。超前学习,看似能让孩子牢固掌握知识,实则会让孩子失去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从而不能在课堂中专注听讲。如果孩子的接受能力确实稍弱,必须提前学,建议可以指导孩子围绕教材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预习能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更有针对性地听讲,也会减少孩子在听课时的陌生感,迅速把讲授的新知识和预习的准备联系起来。
3.调整心态,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应老师是孩子人际关系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家长要做的是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经常带着赞赏的口吻去评价老师,孩子只有从心底喜欢老师、佩服老师,才会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特别是遭到老师的批评时,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难过。然后再让孩子还原事件,客观地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件事的经过、原因,从积极的视角寻求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消极情绪、有效自我反思,提高积极应对此类事件的能力。
(二)掌握大方向 忽略不完美
一、二年级时,我们要求家长要陪伴孩子完成作业、做好复习。但我们要掌握好“陪伴”的度,全程的陪伴会剥夺孩子的“掌控感”。家长要怎么做呢?
1.孩子放学回家,要给孩子放松的时间,不要一回家就讨论学习,这样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2.开始写作业前,家长和孩子商量完成相关作业的要求,比如写字要写成什么样为合格(可以先让孩子写一个合格的样子),比如用多长时间完成这项作业,再比如写字的姿势应保持什么样子。协商好后,就让孩子自主完成作业。
3.完成作业过程中,偶尔关注。当孩子出现大问题时,要及时指出,当孩子只是有一些小问题时,家长就要选择忽略不计,肯定好的部分。例如,在作业中只有个别几个字不太工整,就不要再挑剔了,而是夸奖肯定写得好的大部分。我们要坚信,随着孩子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会逐渐修正自己的“小问题”。孩子是因为我们相信,才变得优秀;而不是孩子优秀,我们才相信!
(三)把写作业当作通关游戏
有的孩子最初写作业总磨蹭,边写边玩,究其原因可能是从小没有培养好专注力,也可能是觉得作业困难,有畏难情绪。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家长一定要和孩子统一战线,克服不良习惯。比如,可以放个孩子喜欢的钟表在桌子上,和孩子一起规划将作业分为几个部分及每个部分的完成时间,每完成一个部分,就好像在玩游戏时通过一个关卡,家长要给予鼓励,也可以让孩子奖励自己、起身活动一下、吃点水果,然后再开始。家长要从积极角度出发,以鼓励的、欣赏的姿态去帮助孩子,让孩子在做作业时感受到更多的是积极的情绪,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养成专注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学习的掌控感从自己收拾书包开始
分享一个关于朋友的家庭教育故事。
一年级开学前一天,朋友郑重其事地告诉女儿:“这个书包以及里面的书、文具都是你的私有物品,妈妈今天教你怎么整理书包,你要认真地学,以后没有经过你的同意,我是不会随意动你书包里的任何物品的!”朋友并没有用命令、说教的口吻告诉女儿自己收拾书包,而是变换了一种说法,给了女儿足够的尊重。当然,朋友的女儿很开心拥有了妈妈都不能随意翻看的私人物品,也更乐于管理自己的私人物品。后面的日子,朋友会偷偷观察女儿收拾书包,及时肯定女儿整理书包有序、核查学习用品认真等。朋友女儿对学习的掌控感,就从收拾书包开始。
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工整的书写习惯、自主检查作业的习惯、善于反思总结的习惯、阅读习惯等等。“孩子‘我能行’的信念+家长的帮助引导”会让任何好习惯都更容易养成。当然,说起来容易,在实践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状况。但只要家长不断学习,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孩子成长曲线的大方向就一定是向上的!
【拓展资料】《陪孩子走过小学1-2年级入学关键期》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记》《滋养型父母,都在用这三条秘诀提高孩子学习的掌控感》
【作者介绍】
杜菲菲,南开区咸阳路小学“爱心飞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负责人,南开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讲师团成员,南开区心理兼职教研员,南开区未成年人“心灵护航”志愿者,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全国生涯规划与辅导种子教师。曾获天津市双优课二等奖、南开区品质课堂一等奖、南开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曾带领学校心理团队教师研发了《小学生涯教育》校本资源,所写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章曾发表于《中国德育》《南开教育》杂志。
来源: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科